第一堂课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云轩阁小说 www.yxgxs.net,最快更新百合的木屋文集最新章节!

      篇首语:第一堂课属于大型系列记实性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在二十多年前发生在深山里感人的一堂课。

    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百合

    在深山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二十年中,有九年在海拔两千七百米的高寒阴湿地带度过的。

    团部派我到二营子学任教,那年,不满二十岁,就从那天起,我把人生最美的季节留在了深山。

    这是一所高寒牧区军马场子弟学校。土坯房六间,头两间是套间,做教员的办公室兼宿舍,三、四年级合在被打掉隔墙的大教室里,二年级独占一间,七、八个一年级的和杂物各占半间。全校一共才四十六个学生,大的十五、六,小的五、六岁。

    领路的连干部介绍:“这些学生都是军马场职工子弟,没出过大山,没见过世面,会给你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你先休息消息,准备两天吧。”

    深山草原的二营虽属兰州军区领导,但因海拔高、气候阴寒,再加上没有公路,连买一张纸也要进城,往返最少两天,上级很少来,营与外界几乎隔绝。

    从大都市来“接受再教育”的我,能被委派到子校工作,实在很幸运的了。被调之前我们在很远的一座深山里砍树木、割毛竹,一直割到傍晚才能回宿地,每个女孩子还得背上七八十斤的柴禾,弯着腰,连爬带滚,要过二十多里的沟沟梁梁才能到营地。送我那天,许多战友们从不同地方赶来,对我说了许多许多话

    连干部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听说调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大伙都欢喜得很,今天学生娃儿可都全到了!四十六个,你看,一个不少!哈哈”

    我恍然大悟!四十六个学生,包括一年纪到四年级,里外、上下,只有我一名教师!哈,娃娃头!我想哭又想笑,结果憋了半天,既没笑也没哭。

    四十六颗黑头摆动着,好像游动在水里的小鱼,滑溜溜地。

    四十六颗黑头摆动着,窗外的山风轻轻掀起他们的头发。

    小鱼们啊,小鱼们年轻的我,突然意识到肩上沉甸甸地

    两天很快过去了。

    第三天上午,我把学生全部集中在大教室里,按年级排列停当后——第一堂课开始了!

    灰蒙蒙的光线里,在这群衣衫不整、乱蓬蓬头发里还夹着草叶、黑油油面孔的孩子们面前,我,不知道怎样开头

    只有山风的声响。

    学生们乖乖地坐在大木板条的凳子上。

    我终于找到了话题。

    “你们原来的老师呢?”

    “李老师的婆娘养娃啦!”所问非所答。但我还是明白了。

    他们带着疑惑的眼神

    他们在想什么?也许在想:这个年轻、讲外地话的女教师从哪里来的?李老师婆娘出了月子,她还走吗?她姓什么?叫什么?

    我从他们的眼神和紧抿的嘴唇,我猜到他们一定想得很多很多。

    学校在阳山梁半坡间,山坡上开满了许多我叫不出名的野花。这是九月高高的天,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透过层层叠叠的草浪,见几朵白云缓缓从远天飘来。

    山高林大,就地取材,学校的课桌课凳全是用厚厚的大木板粗粗钉起来的,七扭八歪,稍一动,就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黑板宽又长,几乎占了一面墙。谁知,就在这块大黑板前,我一站,就是九年!

    后面的九年中,自己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教师”还得到过兰州军区队前嘉奖令,其实所有的荣誉都是烟云,唯有这些孩子们是我一生的牵挂。

    教室静得能分辨出远山的鹿鸣声,能听见后坡上马群吃草的声音“唰、唰唰、唰、唰唰”像有谁在指挥似地,齐整而动听。

    他们仍然端端正正坐着。

    我静静看着他们,这是些纯朴厚道的山娃子,油黑的肤色仿佛在叙述这大山里每一个季节的故事。

    他们从生下来,也没出过大山,还是从课本上认识了汽车、火车、轮船,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在马背上踏遍了这座深山草场,并熟识山里的每一条路,能叫得出每一种树木和药材的名称,真是些“小老山”!心中不由升起一份爱怜,我看着他们他们多么需要了解山外更大的世界啊!

    想到这里,心头一阵酸热,眼睛湿润了,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慌忙擦掉漩在眼眶里的泪,即而在大黑板上写下了“同学们好!”字写得很大很工整。

    “吱呀呀,吱吱呀呀”教室里有了轻微的响动声,但立刻又恢复了安静。

    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漠然地朝我微笑。我心头又一次发热,又一次。

    相互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

    “请问,有的同学为什么这么大才上学啊?”

    “这儿原先没有学校,四年前,领导派李老师来才盖了学校,李老师文化高,就是家务多,他婆娘给他养了两个女娃。”

    “一年一个,这回养的还是女娃”

    谁在“咯咯”地偷笑?我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去——有个十来岁、留着一头短短黑发的男孩子冲我缩缩脖,吐吐舌头。

    “他叫苟蛋。”全校长的最清秀的女孩子轻声对我说。

    子校的学生原本都是当地山民的子弟,成立军马场时,就把范围内的农民经过一定审核后,收编为吃皇粮的国家职工,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成了“公家人”这些职工大多数不识字,念书最多的也只读完高小。他们常年生活在偏远的深山老林,由于交通闭塞,几乎不和外界接触,特定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必定有相应的的思想文化意识。

    我开始让学生自报家门——

    “我叫三娃,我叫林二秀,我叫尤六子,我叫肖老二”啊?原来大部分学生的名字是按照在家的排行随意取的!

    “吱吱呀呀”桌凳的扭动声、“嘘嘘”的议论声、“咯咯”的嬉笑声,交织成一张撕不开、理不清的混响网。

    “我叫高来喜,我叫何得福”

    透过光线,我看见飞扬的尘埃,它们多像跳动的音符啊!——

    四十六双眼睛充满着天真、充满着希望我情不自禁打开窗子——深深吸了一口包含着花草清香的空气——漫山遍野的雏菊像一盏盏太阳灯,照亮了我的心,我仿佛看见梦的天使,带着理想的翅膀在开满花朵的山间飞翔!

    我向孩子们投出了真诚的和蔼的微笑。

    第一次上讲台,激动又紧张,劲头很足,我悄悄想:要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漂亮的学名!

    “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商量一件事,你们是学生,对吗?学生最好有个学名,长大了一直用得上,当然,你们原来的名字也非常好,非常朴实,可以做为小名,小名家里用,同学们,能不能回家和大人们商量一下,再起个学名,好吗?”

    说实话,那时候我真得不喜欢他们的那些名字,一门心思觉得“土”!

    我和蔼地望着孩子们。

    教室里又响起各种声音。

    他们仍然端端正正坐着,他们的眼睛在告诉我——内心荡起了波浪。

    我们近在咫尺,我们思索着同一个主题。

    时间在太阳光下无声地流逝。

    “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尤其是山里的孩子们。果不然“师道尊严”在这座几乎被全封闭的深山里没有因十年浩劫的“飓风”被卷走“听老师的话”这也是咱华夏民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训。

    “好!成哩!”开始有几个胆大点的男生响应。

    “没事儿,我爸妈准同意,老师您就看着起吧!”说话的是年龄最大的女孩,名字叫艾虹,她是四十六个学生的总班长,大伙叫她大班长。

    “老师,老师,您就给我们起吧!”几乎全教室的学生都在嚷嚷。

    光晕里,飞扬的尘土和各种响动声又一次热热闹闹地组合在一起。

    “老师,我爸妈说了,老师说啥就听啥!”

    “是哩,是哩,我爸妈也是这样说的!”

    被这份热情感动的我,只觉得有一股热乎乎的东西直冲喉咙口——眼睛又潮湿了。

    于是,我为十几个学生起了新名。

    “吱呀,吱呀,吱吱呀呀”大木板条响个不停。

    “干脆,老师,您就给我们每个人都起个新名吧!”有一个穿着大概是他父亲衣裳的男孩这样说。那是对我的信任!我为此激动、为此兴奋,没想到,第一堂课竟如此生动和谐。

    我索性搬来了汉语大词典,或按音序,或循笔划,仔细选择适用于人命的字眼。经苦心运作之后,终于选出了自己认为既不俗又不土、适合人名的一堆汉字。我把它们写在大黑板上,供学生们挑选。

    教室里一片热闹景象,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谦让、有的却在争。

    四十六双眼睛充满着光泽,洋溢着兴奋,他们尽情地说着、笑着,有的孩子高兴地把桌椅摇得直响,他们多么可爱的啊!他们给清寂的深山带来了欢笑!

    大木板条“吱吱呀呀”地不知几喧几静了,但只要我一说话,像开了锅似的教室静得只能听见山风穿过草叶的声音。

    天已近中午,光线越加明亮,土坯墙教室里的每一部分都被照得暖融融的,我第一次感到了独居深山后的愉悦和安宁。

    第一堂课结束了,在初秋暖暖的阳山!

    第一堂课结束了,用了一百四十分钟!

    特殊的年代,把我的命运和山里的孩子们紧紧绑在了一起

    九年,我把青春、希望、欢乐、泪水都融入了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个日子。

    九年,在很少有山外人涉足的深山里,我和孩子们没有修饰地在一起生活、学习,一起进老林采松籽、套野物,一起爬到青青的山坡上摘野花、采草莓,一起吊在悬崖峭壁上挖药材,一起割牧草,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孩子们天天长大,天天向上,他们有比城市孩子更难得可贵的朴实、勤劳、憨厚后来,他们几乎都是衣帽整洁、德才兼优的好学生。

    九年,他们是我欢乐与共、患难与共、生死与共的朋友,他们纯朴的心灵,给了我纯粹的精神,才使我至今保留着一分孩子般的纯真与质朴。

    九年,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感情是不能用世上任何东西兑换的。

    九年,我把青春献给了偏僻的山区教育事业,回顾那段历史,自觉无怨无悔。

    九年,于是有了那些令后人传说的故事。

    我上阳山的第二年,就开设了毕业班。由于生员不断增多,上级又派来两位教师。以后的八届毕业生都是我亲自把他们一个个送进城,考上中学的。我的那些可爱的学生,到了城里都是好样的,几乎在班里都是品德兼优的好学生,不是班长也是团干部,我没有为自己把九年的青春奉献而后悔过,甚至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头一个孩子由于深山的偏僻,缺医少药不幸夭折而为自己从事深山教育事业动摇过。

    九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就是那群令人想起心头就热乎乎的山里孩子,整整温暖了我九个寒冷的冬季。我们之间,除了师生情谊,更多的是让人铭刻心尖的、朴实无华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维系我某段生命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后来,调我到山下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时,已近而立之年

    我完成了学期最后工作后,学校放寒假了。和孩子们告别,是在一个严冬的早晨。学生们翻山越岭提前赶到阳山,他们立在风雪中,脸和手冻得通红通红,有的孩子在擦眼泪,我背起两岁的女儿骑上马,和他们做了无数次地道别,背过脸的时候已经满脸泪水!今天,我难以描写孩子们一声声的哭喊:“老师!走好!老师!走好啊!老师!一定要再来看看我们啊!”生离胜过死别!这声声呼喊,穿透风雪迷朦的山岭,一直在我心头振荡不息!

    这是一次痛彻心腹的分离!

    我满含热泪,一步一回头!

    这是一个难以用文学语言表述完整的故事!

    山高路险,风雪交加,我们沿着窄小的盘山路,用了四十多分钟才爬到阳山最高峰。我再一次,确切地说是最后一次(就要翻过大梁了)往下望去——白茫茫雪原上闪着一点一点血样的红!像怒放在风雪之中的红梅——那是孩子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呵!

    他们在风雪中站了足足四十多分钟!我亲爱的学生啊,你们的手脚一定冻坏了吧?我立在风雪的山顶上热泪滚滚

    他们个个是小老山,他们熟识山里每一条路,每一道梁,他们在等着再看老师最后一眼!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雪原上的点点殷红,像唱针一样,在我人生的唱片上刻划出道道深深的轨痕

    后来,他们长大了,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在第一堂课上起的名字填进各种表格,编入身份证。再后来,他们大多数陆续走出了大山,实现了多少代山里人没有实现的愿望,他们成了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队伍中,有文化、有现代科学文明意识的、最有生气的力量。

    苟童(苟蛋)继父业,挥起了马鞭;高威龙(高来喜)成了一名精干的刑警大队长;肖晗(肖小三)农大毕业后,成了一名农业科技人才;还有腾宇飞在新疆部队复员后,听说现在也转业到了地方上在一个行政部门他们真的长大了!

    名字,不过只是一个人的代码而已,叫什么,对一个人的荣辱功过都无关紧要。半生中,我不知给多少人起过名字?又忘记了多少人的名字?可那群头发里夹着草叶的山娃子们的名字,永远不会忘记。

    后来,我彻底离开那里回到沿海都市,但是山花绿草间九月阳光中的子弟学校、那“吱吱呀呀”木板条桌凳扭动的响声、那个催人泪下的风雪之日,像一捆扎在心尖解不脱的绳,时时把我的梦相牵。

    给学生起名的第一堂课,在那个地段已传为佳话。随着岁月的推移,许多经久不变的感觉会变。原先,自己还得意地把第一堂课视为“教育生涯第一作品”今天,对那种得意反转为深深的悔疚!不到二十岁的年纪,毕竟太年轻啊,悔不该在一股热情下,改掉了孩子们的“原版”名字,如果他们还是叫“六子”、“来喜”有多好啊,我后悔了!久久以来的悔疚转成了隐隐的伤痛。  

    人的故事,万千气象,庞大、繁多,我在深山学校里和山里孩子们九年的故事,是草原上一朵山花花,它灿灿烂烂地开过,美丽的令人心痛。

    采访后记:二十多年前的深山牧场学校里,有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教师,有这样一些憨厚可爱朴实的山里娃娃,她和孩子们感人的故事被当地人们传为了佳话,流传了下来。

本站推荐: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我村子里的后宫佣兵的战争重生之财源滚滚美食供应商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炮灰修真指南腹黑双胞胎:抢个总裁做爹地林家女善终

百合的木屋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云轩阁小说只为原作者百合的木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合的木屋并收藏百合的木屋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