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云轩阁小说 www.yxgxs.net,最快更新百合的木屋文集最新章节!

      篇首语:逃亡属于大型系列记实性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雪山深处,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令后人感慨泪滴的故事。

    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百合

    序曲

    截止此时此刻,我有过一次逃亡史,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逃亡。

    曾经我随十二连去了东部大山里的确是偶然的,而它却决定了我半生的命运。

    一

    几十年过去了,贺筠也没告诉我,她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硬是让团司令部也给我签发了一本红卫兵日记,大红塑料皮的32开笔记簿,那可是被光荣调往东部的通行证。

    贺筠和我同龄,在那块几十里见不到绿色的大漠里,我成了她的知己。十八岁的贺筠非常勇敢,是连里最早谈恋爱的姑娘。曾几何时,把冯德英的苦菜花也被列入“黄”类,可想而知,若偶有“爱情”堂而皇之亮相,人们对它可以说是谈虎色变。说贺筠勇敢,是有根据的。

    c班有个姑娘,竟然胆大妄为地谈起了关于保尔与冬妮娅的初恋,这件事不径而走,天一亮就被党生等“红五类”获悉了第一手情报,结果那位资本家出身的c班女孩,一连写了三份“检查”深挖了一场“资产阶级情调”才算完事儿。

    夜再长,太阳总会出来。

    男孩、女孩也要长大。

    十八岁的贺筠,没有把初恋给本连的男孩,却给了十二连的一个叫尤大海的山东小伙子。

    大海所在的连队是全团有名的“难管”十二连不同于我们连几乎是清一色的在校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闲散了几年的大青年,论年龄一般也大我们三四岁。对十二连,你不服不行,无论工作、学习、体育、样样是全团第一,每次团里举行“大会战”优胜红旗都被他们夺走。

    俗话说“鬼都怕恶的”此话不无道理。

    由于十二连在全团出类拔萃,威望也越来越高,后来这个连成了在上级眼中的“刺儿毛”不说比他们年小的连队不敢惹,就是团里也让三分。领袖说得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军垦战士赤条条一身,谁怕谁?就为“年年播种不见苗”这件事,十二连年年头顶状纸告到师部,理由:此举乃极大浪费也!浪费乃极大犯罪也!

    年复一年,上级照旧将南调北运来的几万斤稻种“噼里啪啦”倒进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年又一年,十二连照旧是浩浩荡荡上师部!常理说得好,有理——气儿就壮!上面拿十二连没辙!

    状告到一定程度总要闹出点结果,终于,团部某某被调走了,某某某也被调走了,首长们被调来调去,盐碱滩上还是看不见一株小苗!

    这么一来二去,十二连就成了全团知青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军垦战士的“心愿代言人”

    俗话又说“柿子——找软的捏”

    与十二连相反,其他连队就不如此乐观自在了。由于年龄小,凡事总听别人的,越不敢说不敢动,就越受摆弄。上面不敢惹十二连,凡遇到情况就猛猛地向其他连发难,没事就搞夜半紧急集合,没事让大家背上棉被、大衣,从驻地一口气跑到长城,再从长城一口气跑回来,往来几次后,天就亮了,于是乎,每个战士领两个冷馒头该去挖渠了——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乎,十二连大哥大姐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全连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二一”去为小弟弟小妹妹情愿。

    团里算彻底服了十二连!

    工作、训练十二连还是全团标兵,既不怕事,又不瞎闹,上面挑不出毛病来。听说上面几次想对十二连发难,但总下不了手,因为十二连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贺筠的男朋友就是十二连的三排长尤大海。

    就在团里对十二连束手无策时,一年春天,军区命令我团抽一个连支援东部建设。当消息“呼啦”一下传开后,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被抽调到东部的非十二连莫属!料断团里绝不会轻易放过天赐良机,一来完成了任务,二来堂而皇之把这群“刺儿毛”“请走”

    一天晚饭后,贺筠终于对我说出了她即将随尤大海调往东部的事。

    贺筠走了,我怎么办?

    贺筠在我们连里算是性格豪放、办事说话干脆利落的姑娘,加上她人高马大,没有人敢欺负她。贺筠还专爱打报不平,难怪尤大海喜欢她。我和贺筠要好除了她的性格之外,再就是她能时刻保护我了。我的瘦弱文静,贺筠的强壮豪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贺筠恋爱不久,我也收到了力向我表达爱慕的第一张小纸条(惊恐万状的我竟把条子交给了指导员)。在这件事上力很执着,但因力出身高知家庭,所以我父母坚决反对。为了不使力陷入情感的深渊,我决心离开这个团,跟贺筠同往东部。

    贺筠之所以能走,是因为上面为了使调动工作能平安稳妥,才破天荒地下达了:“可携带未婚朋友”的命令。所以,贺筠的走是名正言顺的,而名正言顺的标志是她领到了盖着团司令部红印章的红卫兵日记。

    为了也能使我领到红卫兵日记,不知道贺筠使了什么招法,为此我一生都感激她。

    二

    跟着十二连二百多名大哥哥大姐姐,在师部招待所等了三天车皮,到第四天,我们才被装上了“闷罐”静悄悄地离开了戈壁滩。记得那天是四月六日。

    列车象一头憨牛,一股脑地直往前疾驶。

    咕咚、咕咚。

    二百多人挤在“闷罐”车厢里,不分昼夜地随着车身晃荡起伏原野在寂静中“忽忽”地向后闪去。

    荒凉的山川,无语的战友。

    两天了,可谁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被调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朦朦胧胧知道,要去的地方在本省的最东部。

    列车卷着风声向前滚动。

    咕咚、咕咚。

    命运的星盘针在摇荡。

    当列车行驶到第三天中午。

    所有的人,才彻底清楚了自己将被安置的方位。

    二百多人平均要分到四个营,据说,每个营相距最少300多里。

    消息传开了“闷罐”内炸了营!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十二连算是彻底被“解决”了!

    名单早已列好,由不得你。

    从接到军区命令到第一批下车,前后不到一小时,这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你个“冷不防”

    一批,又一批,每批50多人,男女生参半。全团军垦战士心目中敢于拼杀的“英雄连”竟也不乏侠骨柔肠之类,尤其是女战士们相互一遍又一遍拥抱,相互擦着泪水,三年戈壁滩上溯风里的甘苦、朝夕相处的情义、风沙尘暴中的搏斗、携手相牵的日日月月,如今,却要在一瞬间告别离散,自此一别天各一方,也许不再相逢。

    这个春天是伤情的,大姐姐们早已泣难成声,我从心底荡起一阵阵酸楚感。大哥哥们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从他们低沉的声音和相互击出的拳头,足以让旁人感受到,这是一场难舍难分的别离。

    列车一次又一次停下又启动,闷罐里的人越来越少。当每一次列车的长笛鸣起后,站台上的战友还在拼命追赶着渐渐加速的车轮。

    我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感染!

    我跟贺筠、大海等57人是最后离开闷罐的。

    三

    四月八日清晨六点。

    57人在领队的指挥下,上了长途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

    山路陡而弯曲,汽车像小甲虫一样“哼、哼”地爬行,车厢内的空气让人感到恶心头昏,不出一小时,我和几个女孩子开始呕吐。迷迷糊糊之中,汽车又拐了个弯,它在继续往上爬,难道,要去的地方在天上?

    我从小晕车船,上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处于半昏迷之中,脑子里一片混沌,又似乎是一片空白。天空、山岭、树木仿佛紧擦着头皮似的“飕飕”地往后退去,处处可见的嫩绿的草芽,千遍万遍地在我眼前急急闪过!春天来了,为什么大山这般寂静?春天来了,为什么听不见贺筠的歌声?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一定是天堂!那一刻,我只感到头痛欲裂,五脏六腑像翻江倒海般地在体内搅动。从那天起,我相信了,人活到这份上,真的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了县城。我们被安顿在一家县城最大的招待所。晕了一天车,好象被抽去筋骨一样,浑身瘫软无力,脑子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第二天,命令大家原地休息,这是由于大部分女孩子的脸色苍白如腊,非常虚弱。记得那天,女孩子们大都没上街,只是静静地躺着,我偶尔听见有人在小声聊天。

    四月十日,前来接迎的马帮队到了。

    到临离开那座县城时,才知道这是个回族自治县。它是我一生中首次走进的少数民族集聚之地。在那里,我看到了戴着洁净的小白帽、高鼻梁、大眼睛、白净肤色的回族同胞。

    新奇感促使我利用了非常短暂的时刻,用目光触及了那座小城。小城里往来着戴着小白帽的人群,他们相互问候,说着我听不太懂得语言,他们那么斯文,那么彬彬有理,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转眼间竟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当看见几位漂亮的回族姑娘也向我投来同样的目光时——心灵开始相互撞击——目光紧紧交融了——我们在同一个时刻送出了同一样少女甜甜的笑。

    那一笑,是春天的风,仿佛又见到了芭柳美丽的沙枣花。

    花朵一般令我难忘的回族少女的笑,牢牢地镶进了我心灵深处。

    很快,大家跟着马帮队上路了。我们将要去离城60多里,一个叫黑石嘴的深山里。

    没有公路,走的是马帮运输队踩出来的路,路很窄,蜿蜿蜒蜒,崎岖陡峭。

    运输队长姓王,五十多岁,是个精瘦的小个子,他神采飞扬,笑哈哈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王队长反复着一句话:“欢迎、欢迎!哈哈,有了你们这样有文化的知青,今后啥事就好办啦!”我想,他指的“事”又是什么呢?

    王队长说话爽快,干活麻利,不到一袋烟工夫,他就率领运输班把所有的行李捆到了马背上,他亮亮的嗓门:“男娃自己走,女娃拽马尾巴——轮着!”

    就这样,二十多个女孩子轮流拽着十五、六匹马的尾巴朝着黑石嘴的深山向上攀登。

    山道难行,一路上走走歇歇,人和马辛苦不提。大约经过九个多小时,当马队拐过一道大梁后,突然急转弯往下坡走去。

    黑石嘴牧场场部就在脚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四周围崇山峻岭,遮天蔽日,有几排白墙黑瓦的房子不规则地散布在附近,浓密的原始森林黑压压地把小盆地包得要严严实实,有几条小路交错盘延,远远望去,小盆地景物结构非常像积木。突然,我有走进童话的新奇感。

    王队长一路热热闹闹,话讲个不停,眼看到家了,情绪越发高涨,他指指点点说:“职工们为了欢迎新同志,特地把场部重新粉刷了一遍呢!”难怪每排房子的墙都雪白雪白的。

    四

    跟随马帮走进了盆地。

    小篮球场旁边,吊挂着一块圆形大铁,原来是汽车轮轱,王队长笑哈哈地介绍:“那是钟!”洪亮的笑声,与他的形象对不上。

    围着盆地高高的山梁上,到处可见茂密高大的松、桦、杨、杉,王队长的情绪总那么激昂奔放:“山里是个聚宝盆,要啥有啥呢,松籽、榛子有的是,秋后,我带你们进林子!”刚从大戈壁来的人,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这么高的树,真有许多说不出的兴奋感觉。王队长又说:“山地海拔高气候无常、阴湿潮寒,就是到了三伏天也不能穿一件单衣。”他还说山里有许多野生菌,味道很鲜美,也有不少毒菌,采时要特别小心。我问王队长:“山里有花吗?”“有、有、有的是,到了农历五月,杜鹃花就开了,还有芍药,到七八月满草原上都是花,各色各样好看得很呢!”听了王队长的话后,我突然感觉到即将开始的明天,它的色彩是斑斓的。

    正如王队长所言,山里气候多变无常,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淅淅漓漓下起了雨,一会儿云腾雾翻,一会儿云雾飘飘然然地下沉,转眼就布满了山林沟豁,五、六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与戈壁差异太大的深山黑石嘴牧场,给予我们太多的陌生与新奇。

    高山上的蔬菜以洋芋、包心菜为主,一连三天吃的都是洋芋汤和馒头,吃了一百多天的清一色玉米发糕后,倒有新口味的感觉。

    做饭的炊事员姓高,六十多岁,大伙都尊他为:高大师。高大师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像一条缝,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围着一条非常白净的围裙。高大师没儿没女,婆娘在离场八十多里的鹿坝老家。老人家见来了那么多生气蓬勃的年轻人,他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缝,每次见了我们总要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膀,老人亲切地管我们叫“娃儿”打饭时他总是眯缝着两眼,给我们汤里多加两块洋芋。慈祥和蔼的高大师,给我那些清寂陌生的日子里,带来了亲人的关怀以及家的温暖。

    黑石嘴是专养军马的基地,属军区直接领导。牧场的林间草场面积很大,由于气候阴湿,水草茂盛,场里有几个北农大毕业生,他们以先进的科学知识管理草场,取得了好成效,黑石嘴牧场的先锋作用,在兵团是有影响的。牧场饲养的三、四千匹军马,几乎都是体魄健壮,毛如绸缎,职工们不分男女,个个善骑,他们能在飞速的马背上,在疾驰的马群里,一下子就能套住想要套住的那一匹。

    五

    第三天,四月十三日。

    两天慢慢过去了,大伙儿还是没有得到安排,但从一位老职工口里透露出来的小道消息是:新来的男生一律下到各个牧点,女生全部留在场部!

    未来的日子是怎样的呢?

    黑石嘴头号人物是一个现役军人,姓司马,陕北人。

    第四天,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

    处于焦急等待中的我们,终于接到了开“欢迎会”

    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我第一次见到了司马首长。

    司马海林,三十四、五岁,操一口地道的陕北腔,司马精瘦的长脸中部,竖着瘦竹般的鼻子,上面虚虚地架着宽大的与脸型极不相称的圆形黑框眼镜,当我第一次和圆镜片后面的目光无意相碰的那一瞬间,便意识到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寒冷的东西向我袭来。

    欢迎会开始了,司马海林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时不时滑到鼻子中央的眼镜。司马神情不阴不阳、不卑不亢:“欢迎、欢迎、欢迎新战友到黑石嘴来,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来自一支敢拼敢杀的连队,在西部很有些‘名气’吗!是不是?啊——?”司马拖着长官们惯有的优雅的长腔。我偷偷发现,圆镜片后面的那两道寒光,探照灯般地在会场的每一处扫来扫去。

    司马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同志们,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文化大革命在向纵深发展,但阶级斗争是触目惊心的,它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在,时时在!这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吗!是不是?啊——?”

    司马说着就推了推黑色镜架:“通过运动,我们揪出了混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你们看!”司马指着墙边一溜儿人说:“这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是反动学术权威,这是”精瘦精瘦的司马,口若悬河:“啊——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司马又一指墙边)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更不会立地成佛!”

    司马海林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来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前额的青筋“突突”地乱跳,黑镜框后面的那两道寒光令我颤栗。

    “打倒!”

    “打倒!”

    不知谁抢了头功。

    原来是一个细细亮亮的青春女声。

    顷刻间,全场骚动,呼声如天穹突如其来的霹雳,令我心惊肉跳!

    这是一块寂静的、深山腹地,它远离了铁路、公路和喧嚣的城市,它应该是充满了明洁、安宁、祥和,可是,它却和外面同样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火药味,一种使人窒息的压抑与恐惧。

    “打倒!”

    “打倒!”

    口号声、训斥声震耳欲聋,像要冲破四月初春的天空。

    紧随着那声呼喊,立即就有一、二、三个人呼哧哧地跳将出来,他们摩拳擦掌,揪住了站在墙根的那排低着头,挂着大木牌的“阶级敌人”于是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只见司马领导手一挥“阶级敌人”被“腾腾”地推出了门。由于石头台阶很高,使“阶级敌人”们连爬带滚。那年过半百的老场长——今天的“反动权威”高洋的头被石头撞破,顿时血流如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憋住了呼吸,紧紧闭上了眼睛。

    我祈祷:让时间就此停滞,让所有的一切都凝固吧!

    宽大的会议室里,刹那间鸦雀无声。

    司马领导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黑框眼镜,狠狠地指着蹲在地上的老场长,气急败坏地大喊:“怎么搞的?是不是故意出洋相?!新来的同志们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受蒙蔽的!是不是?”

    黑镜框后面那两道寒光,急急地闪动着。我,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两腿发软,再也不敢多看司马一眼,如果“欢迎会”再继续开下去,恐怕我是连石头阶梯也迈不下去了。

    “小插曲,啊——是不是——?小插曲吗,呵呵,欢迎会继续开!”司马首长顿时满脸堆笑,他表情变幻的神速叫我折服!

    “解放军?红帽徽?红领章?”从中国工农红军走到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它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终于成为伟大的钢铁长城。面对眼前司马海林导演的场面,我真的无法理清满腔混沌的思绪,我只感觉到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问号,变成了一团团灰黑的铅块重重地压住了心口。

    如果说“理解”也需要牵强的话。

    为了这身绿军装,千千万万颗年轻的心曾几度心动,我们抱着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告别了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艰苦荒凉的地方,不但我们这一代人,还有许多许多中国人汇成了曾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穿军装、戴军帽、挎军用书包的大热潮。

    眼前司马首长形象,与我心目中解放军反差如此之大,一阵疑惑后感到茫然。

    “人之初,性本善”但愿司马领导的行为并非由衷,而仅仅只是应付形势而已。

    一些从未想起的事情突然都像浮萍一般飘入脑海。

    一些从未感受过的感受,让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女过早、过多得感受了。

    无疑,现实是残酷的!

    司马海林面对鲜红的血,表现的竟如此心安理得?人性!人性呢?我在一片茫然之中寻找着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同情与怜悯。眼前发生的一切令我感到骇然,足使我心灵疼痛。或许,我错了,或许,在当时更应该采取的是麻木,或许

    太长的梦,免不了转成恶梦。

    听说,司马是来搞支“左”的。司马原来是某汽车营营长,毛遂自荐来到黑石嘴。有个老职工偷偷告诉我们:“这个司马可厉害着呢,总惦着在黑石嘴搞出点啥名堂来,靠多抓几个‘阶级敌人’好升个官啥的,这样的解放军可不多!”老职工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司马喜欢一个叫容小霜的女娃子,今年十八岁,现在她可是革委会主任,神气得很!”说完他指指站在司马旁边的一个小姑娘。

    听完这番话,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

    脑子里好像有一个洞,深得不见底,仿佛我的身子被一阵大风卷进了那个洞,轻飘飘地不着天不着地,象流云象晨雾。

    台下,混乱不清的喊叫声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现场,台上,黑镜框后面两道令我躲闪不及的寒光!

    司马旁边那个领头喊口号的容小霜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生得娇小美丽,身材苗条,透露出青春少女的活力,她的肤色白里透着红晕,浅蓝色的眼睛,被裹在长长的睫毛里,鼻子和嘴巴端庄秀美,娟丽的容貌与愤愤振臂高呼大喊的形象太不协调!我觉察到自己的心在为台上那位姑娘痛惜流泪。

    “打倒!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容小霜又一次领头喊起口号。

    我的头急剧痛起来我不忍再多看容小霜一眼!

    欢迎大会终于在一遍又一遍的“打倒阶级敌人”之中结束了。

    当我晃晃荡荡迷迷糊糊地迈下高高的石头台阶时,仿佛自己也被批斗了一样,双腿象灌了铅那样沉重,但心,又一次被掏得空空地。

    六

    那一夜,贺筠和我都没睡着。

    借用山里人的话说:“山里天,娃的脸,一天变三变。”晚饭后,气温急剧下降,老职工们讲:“要下雪啦!”果不其然,雪说下就下,而且越来越大,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鹅毛般的大雪”转眼间,山林便坐成了一位缄默无语的白发老者。

    雪无声无响。

    美丽的雪景,却没有令人产生丝毫浪漫之情,我想,此时此刻,谁也不会因宛若仙境的深山和优雅的四月之雪而诗意浓浓!

    心沉甸甸地。

    雪依然鹅毛般地落着无声地落着。

    第五天。

    雪还在下,稍小了些,我们照旧在等待工作的安排。

    在一种精神的守望里,我静静地看着除了白雪、一无所有的天空、被压在雪下面的山林、房屋、条条小路。

    第六天,雪下下停停,四周一片死寂!

    终于听到军管组命令了:男孩子一律分到下面各个牧点,女孩子一律留在场部!

    队伍象炸开了锅!匆匆奔走传告这条难以接受的命令!

    到了下午,雪似乎是完全停了,盆地更显死寂空廖,所有的忍耐也似乎蹦到了最后的关口,象等待死亡一般的盆地没有任何声音。

    深山,很快进入黑暗,晚饭后,贺筠气喘吁吁地找到我,一脸苍白,一脸肃穆!她压低了声音:“快,快,快去准备,熄灯后跑!”

    “什么?跑?跑到哪里去?”

    “我也不知道,反正男孩子全部跑,还要带上咱们女孩子,别问了,快去准备吧!”贺筠神色严肃。

    我被懵了!一时不知怎么好,贺筠看出我在犹豫急忙说:“好,好,你要是不走,等着司马来收拾你吧!”听到司马两个字,如恶魔降临!浑身发抖!

    什么也不允许我多想了!“恩,恩,我跟你们一起跑”

    “铛!铛!铛!”十点,熄灯。

    这里,山高皇帝远,却严格遵守着军区作息制度,随着最后一声钟声,所有的灯光熄灭了,黑石嘴隐匿在朦朦的雪夜里。

    山岭除了白雪,便是冬夜的寒冷。

    兰州军区兵团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逃亡在悄悄进行

    七

    所有的行李分别装上了四辆人力车上(车子是男生们从进老林砍竹子人那里偷来的),行李多车子少,每辆车子都装得很高很高,车一动,那些大大小小的包包就跟着晃动,颤颤悠悠地。

    大伙像贼一样提心吊胆。

    雪把那个夜映得白亮白亮。

    队伍艰难地移动着,人就像一颗颗黑芝麻滚动在亮白的雪原上。

    山路陡峭,每个拉车的人都吃力地支撑着,一不小心,连人带车就可能掉落百丈深沟,后果不堪设想!常言道:上坡比下坡难,谁又知下坡更难!

    庞大的雪山静默,只有脚底和车轮在雪上的摩擦声“咯吱、咯吱”

    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什么也不敢多问,始终紧紧地跟着贺筠。

    队伍在山间移动。

    给我们拉行李的是欧阳季牛,一位高个英俊的青岛小伙子。欧阳是十二连年龄最小的男生,那年二十岁。

    欧阳季牛真的成了一头憨牛,他拉着装得冒尖的车子,忽忽地喘着粗气。我看得出,欧阳季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甚至,今夜他已经把年轻的生命都赌上了。遇到下坡,欧阳几乎是用身子的全部力量顶住车子急速下滑的惯力,有两次,险些人仰车翻,惊得我倒抽一口冷气,从头顶窜到脚心。

    欧阳季牛真够棒的!只见他两腿叉开,稳稳地抓住了车把!使你悬到半空的心又落了下来。

    逃亡之队行进在苍茫的夜色中。

    约摸走了二十来里时,隐隐约约从后面传来呼喊声——越来越清晰。

    “一定是发现我们跑了,司马派人追来了!”

    “快!快!快!”

    大家在慌乱中加快了脚步。

    气温急剧下降,那件“军垦”棉袄已抵挡不了午夜之寒了。渐渐,欧阳季牛的车被甩到了后面,还有跟着行李的我们。

    由于山陡路险,我们时刻跟在车子的前后左右,以便一旦有情况,相互有个照应。

    “啊!是司马海林亲自带着人追来了!”

    “等等!大家等一等”

    快!快!快!别无选择,刀山火海只有一条路,往前走!

    “大家等一等,大家等一等!”

    司马海林的陕北腔越来越近。

    仿佛碰到了魔鬼一般,我的双腿一下子像灌了铅,怎么也跑不快!

    又有人在喊:“同志们!不要走!不要走!”

    啊!是运输队长王大全!

    大王队长迎我们上山时的情景浮现了。

    大老王是个精明强干、热情奔放的人;在那座深山里,还有总给我多捞两块洋芋的高大师,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场里还有许许多多心地淳朴善良的好人,他们都是好人、好人。

    后面不断传来大王队长的喊声:“大家不要走!”

    在逃跑的途中我第一次犹豫了,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步

    “快跑,快!”贺筠似乎发现了我的心迹,拉着我的胳膊拼命往前跑:“别回头!要是让司马逮住了,他还不活剥了你!”

    雪原躁动着,寂静的大山起伏如浪:“等一等,大家等一等!”

    司马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我似乎又触到了黑框圆镜片后面两道叫人发毛的、躲闪不及的寒光。

    “哐!”欧阳季牛在精神与力量的双重失控中摔到了!随着一声惊呼,跟随车前、后、左、右的人也同时也停住了脚步。

    后面,司马和王队长的呼喊混合交错。

    追喊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响亮而清晰。

    “小牛,伤着没有?”只见从前面跑回来一个男孩,他就是战柱,战士中最有威信的人。

    从一开始战柱就拉着第一辆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听到司马的追喊声后,他便把车交给了郑远东,自己跑前跑后关注着整个队伍。

    当战柱扶起欧阳后,大伙七手八脚重新整理好了车子。

    战柱拉上了第三辆车,不知他从哪儿学来的车技,车子到了他手里,就变得很轻,偶遇稍微平坦的路,便行走如飞“真够棒!”贺筠喊出了一个脆亮的女高音。

    八

    我也是到了兰州后才知道,本次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就是战柱。

    在众多的战士里,战柱是一个性格沉稳、凡事拿得起、重情重义的男生,虽说他只是一个排长,却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这在当时的确是心照不宣的,难怪这次行动无人不响应。

    听说连里有几个漂亮姑娘对战柱情有独钟,悄悄地给他洗衣服,但战柱却总是:“我自岿然不动!”战柱这小伙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直到此时此刻,谁也没猜透战柱的心。这些,是住在军区招待所的那两天里,贺筠偷偷告诉我的。看得出,大海与她无话不谈。

    转眼,雪猛地大了。好大的雪片呼呼地从天空掉下来,浓浓密密地,打在脸上很疼。

    男孩子们拉起女孩子拼命往前跑,连爬带滚,我像一只瘦小的鸟被夹在急流之上,有“飕飕”飞翔的感觉。

    跑啊跑啊!跑啊跑啊!脑子一片空白!心中一片空白!仿佛两只脚已经不属于自己,它在云彩里飞翔、飞翔。

    夜,苍白的令人怜惜,夜,那么孤独寒冷!

    匆匆逃跑的知青们在命运的路途中,希望逃脱痛苦、不公与灾难、希望找到春光明媚的大地。

    雪下得很大,队伍行进的速度加快了。

    冥冥中,仿佛有一束光亮在前方闪耀,它是善良与公正的灯塔,战士们历经千辛,朝着那束放射出无限光华的灯塔拼命奔跑。

    雪,猛猛地下着。

    雪,铺厚了山梁。

    狼一般雪原上奔跑的知青。

    这幅图画,凄凉而壮烈!

    正是那场午夜猛然下起的大雪,才使司马停止了追赶,吞没了后面人们嘶哑的喊声。

    经过八个多小时,大约次日六点左右,终于到了县城。

    后来,以战柱为核心的组织者们,分别给其他三个营的老十二连战友联系。三天后,各营逃出的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行至兰州,原十二连的二百多人几乎全逃了出来,形成了西部兵团史上,全连大逃亡事件。

    空前的团结,空前的众志成城!二百多人穿越了雪夜与恐慌,带着理不清的迷茫与遗憾,历经千辛,半月后,又回到了那片看着苍凉、离开又思念的茫茫大戈壁。

    九

    年轻的生命承负着命运的重负!

    无疑,逃跑是错误的。

    返回西部之后,上级派专人给十二连举办了学习班,通过学习导师们著作,每个人深挖了思想根源,认识到擅自脱岗,参与集体逃亡是无政府行为。

    学习班共办了九十多天,一日三餐是一尘不变的:四两玉米面发糕、一两玉米面糊糊,食堂的窗台上放着一碗原盐,挨到谁,谁就取一、两颗放进玉米糊糊里,没有蔬菜,这是在戈壁上常有的事,稀有的蔬菜,自然不会先照顾集体犯错的十二连!

    数月见不到一滴油花和蔬菜的伙食,让我又一次萌生了渴望绿色的向望——就在那段时期,真的,我不止一次地想起那个深山丛林间的牧场,还有运输队长,还有高大师。

    “归来吧,归来吧!”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亲人在热切地呼唤——

    身后有无数双充满泪水的眼睛——

    那时候,我们的确是年轻幼稚的孩子,热烈中有盲目、激情中有荒唐,为寻求正义毫无保留地贡献青春。

    冰雪融化后的深山牧场,那一片诱人心动的绿!

    终于,知青们又在战柱、何伟岑等组织下,向上级呈交了重返东部的请示报告。

    组织上还是宽容的,正因为大家通过学习班,能认识错误、并有重返东部的决心,一律免于行政处分。

    八月二十号,正置戈壁烈焰灼灼的时刻,我们又一次互道了珍重。

    清晨,全连战士列队面向东方,集体行了一个军礼,记得那种神情是从未有过的庄严与肃穆。

    上级为大家准备了明亮洁净的乘客车厢。照旧,战友们一批一批下车了,最后一批还是返黑石嘴的,战柱、小邵、贺筠、燕起、伟光、王君等,加上我共三十多人。尤大海等二十来人去了别的营,贺筠和大海的恋爱史也到此结束。

    尾声

    不久,刮在中国上空的那场飓风终于停了,人们又看到了清澈的蓝天。

    司马撤了!

    “司马要走啦!司马要走啦!”大家奔走相告,无不欣喜若狂!

    那天司马真的走了,走的简简单单,在众多的、送瘟神般的目光中,他站在山梁上,最后一次向这块自己曾显赫一时的小小盆地挥了挥手,他神情暗然。

    听说后来司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部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汽车滑进了深沟,致司马双眼重伤,消息传来,对黑石嘴的人们来说,究竟是喜还是忧?有的说:“该!活该!这叫恶有恶报!”有的说:“这就算扯平了。”有的说:“人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甭说谁。”有的说:“司马坏是坏,但不能代表解放军。”还有的说:“那笔账也不能全算在司马身上。”

    深山的八月雨意浓浓,雨停后,山林清丽可人,草场上马匹如缎,上百种野花鲜鲜亮亮地开着。

    人们在这片蓝天下又可以自由地呼吸、歌唱了。

    采访后记:

    当敲完一万两千字的最后一个字,我的心依然沉浸在白雪的山岭,当年的他们,比我们现在还要年轻,都只有十八、九岁,却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岁月,并承负着那个年龄难以承负的精神和生存的双重压力,我被那个时期年轻一代的艰辛历程深深动容,我的泪水始终贯穿全文

本站推荐: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我村子里的后宫佣兵的战争重生之财源滚滚美食供应商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炮灰修真指南腹黑双胞胎:抢个总裁做爹地林家女善终

百合的木屋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云轩阁小说只为原作者百合的木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合的木屋并收藏百合的木屋文集最新章节